《中国高等教育评论》杂志社
首页 > 期刊导读
 
/ / /
 

行业特色类高校“课程思政”的实践与研究 —

 
来源: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5-11
 

1 课程思政建设的由来和发展

“课程思政”是最近几年高校课程建设和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课程思政”就是在除思想政治课之外,所有其他课程都要融入思政元素,使课程对大学生达到即传授知识又铸造灵魂的目的,“课程思政”是最早是上海市教委首先提出的,上海市相关高校首先进行了探索,其目的是解决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孤岛”困境。“课程思政”于2017年在全国推广,经过三年的推广实践,2020年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纲要》提出,课程思政建设要在所有高校、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2020年6月,教育部组织召开全面推进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部署《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贯彻落实工作。强调要深刻认识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好专业课教师“主力军”、专业课教学“主战场”、专业课课堂“主渠道”的作用,推动“课程思政”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使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构建立德树人长效机制,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2 景德镇陶瓷大学“课程思政”的实践探索

2.1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

景德镇陶瓷大学是全国唯一一所以陶瓷命名的多科性本科高校。自2017年来,学校在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全面性和基础性工作。“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能力提升的有机统一,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协同协作,引导广大教师切实履行思想政治教育责任,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总体目标是通过先开展部分课程试点工作,以点带面,经过2-4年建设最终全校所有的课程均结合课程特点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打造一批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示范课程,打造培养一批具备较强专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的优秀教师和教学团队,将“课程思政”作为提升育人水平的重要抓手。

2.2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工作及抓手

(1)聚焦党的领导,完善课程思政建设机制。“课程思政”不仅仅是某个部门的事,某个部门的责任。立德树人是全校的事。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抓,教务部门牵头抓总、其它部门协助、相应的教学单位落实推进和教师具体实施的“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机制,强化党委对“课程思政”建设的组织领导,注重对全校“课程思政”的整体设计。2018年8月,学校成立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领导小组和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分会,学校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学校“课程思政”建设的组长,分管教学的副校长任教学指导委员会“课程思政”分会主任。2018年8月,学校出台了《景德镇陶瓷大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明确提出“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主要任务、推进步骤和工作要求。2018年12月学校出台《景德镇陶瓷大学“十育人”工作方案》进一步明确课程育人的作用。这些规章制度的出台从根本上保证我校的“课程思政”建设方向性、目标和建设途径。

(2)加强示范引领,开展校级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遴选工作。自2018年起,学校每年下拨“课程思政”专项建设经费,每年立项校级“课程思政”改革试点课程约60门。学校对确立的试点课程施行项目式管理,以项目申报的方式激励教师申报课程,指导教学单位做好试点课程的遴选和课程管理。近三年共立项建设180门课程。

(3)以点带面,强化试点课程建设。以学校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为契机,深入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德育内涵和元素,切实将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融入教学设计,重新编制课程的教学大纲,要求教学大纲指明“课程思政”目标,将“课程思政”目标与教学目标有机融合。试点课程要针对课程思政的要求,从教师队伍、教学手段和方法、教学设计、课程考核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并鼓励教师编写试点课程教材,要从课程教书育人的本质出发,将思政元素润物无声地融入课程教学中。以点带面推广到全校各专业课程大纲及课程教学中。

(4)强化对教师的培训,提升教师的教学改革能力。学校主要围绕为什么要开展课程思政,如何挖掘思政元素和如何将思政融入课程教学中去等三个方面对教师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培训。教学培训采取相关专家学者报告、优秀教师代表性发言、座谈和研讨等形式。同时学校将“课程思政”固化到学校的各项教学检查中,如在学校教师讲课比赛和学校一流金课建设及在线开放课程等课程建设中是否开展“课程思政”都是重要的考核指标。

2.3 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推进步骤

学校的课程思政建设主要分四步走:第一步:试点课程遴选立项阶段(2018年8月—9月)。学校下发试点课程遴选相关文件,各教学单位组织开展申报工作,要求每个教学单位至少确立1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试点,最后是学校评审,经过专家评审确定校级试点课程。第二步:试点课程建设实施阶段(2018年9月—12月)。全面开展试点课程教学改革建设实施工作,将“课程思政”固化到各种教学文件中,同时通过课堂变革,让教师将“课程思政”具体落实,并且边推进边总结经验。第三步:试点课程改革评审验收阶段(2019年3月—5月)。试点课程经过一个或是二个周期的教学实践,总结和提炼试点课程的“课程思政”特色,形成可示范推广的范例。学校组织专家对试点课程进行验收,并提出具体的验收意见,以便课程后续改进。同时学校层面总结提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经验。第四步:课程改革全面推广阶段(2019年6月—至今)。学校所开设的所用课程都推进“课程思政”,“课程思政”成为每个教师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如2019年6月学校组织开展2019年“课程思政”项目结题答辩会,2019年12月学校组织召开课程思政教育宣讲交流会,组织“课程思政”现场示范教学,研讨“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目前,景德镇陶瓷大学所有57个专业超过千门课程都在推进“课程思政”改革,所有课程的任课教师都在自觉地开展“课程思政”。

3 课程思政建设成效

挖掘并发挥专业课教师、思政课教师、辅导员、管理干部等育人作用,调动每一位教师参与“课程思政”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将立德树人贯穿教育教学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学校的二级学院全部参与并制定了各学院的实施细则,强调“一院一特色”。学校现有的57个专业修订了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将“课程思政”固化到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中,从根本上保证“课程思政”的开展。其中《陶瓷概论》课程获得国家级线上线下混合一流本科课程。《过程控制原理》《从china到China,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传统雕塑》等课程入选省级课程育人共享计划项目;《从china到China,中国陶瓷文化三十讲》《传统雕塑》《陶瓷工艺学》等课程登陆学习强国。推评出若干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形成参考性强、推广价值高并具有学校学科特色的典型案例,为提升课程育人效果提供参考借鉴。此外,各类课程评选和校内教学竞赛的指标体系中加重了 “价值引领”的权重比例。

4 课程思政建设持续改进的方向

4.1 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对“课程思政”的认知

目前,我校教师已普遍具有“课程思政”的意识,但是对“课程思政”的认知还需要进一步强化。特别是教师挖掘“思政元素”的能力、“课程思政”的融入方式、“课程思政”资源库的建设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高。学校的教学管理部门和职员及教师都还需要更深入理解“课程思政”如何做好,如何达到课程育人的目的。必须要深入地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抓住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引导教师自觉地开展“课程思政”和学生欢喜接受“课程思政”。

4.2 改革管理制度,撬动教师积极参加课程思程

课程思政的重点、难点和关键在于教师。当前,仍有部分教师认为自己教好书就行了,育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事情,因此后续必须加强制度设计,定期开展教师育人能力培训。“课程思政”要求教师在深入理解了课程的知识内容后,要从立德树人,本专业人才培养的角度去考量自己所授课程如何更好的开展“课程思政”,需要教师具有深厚的相应学科的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还要求教师具有自我革新的勇气,要重新设计教学过程,这些都是需要教师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因此学校要改革现有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各类考核评估评价工作和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要将“课程思政”落细落实,引导教师更主动地投入到“课程思政”工作中。

4.3 构建科学的“课程思政”教学评价体系

目前,我校的“课程思政”评价系体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仅仅是考核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是否实施了“课程思政”,而在“课程思政”的效果,深度和合理度等方面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评价体系。学校应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思想引导、学生身心及人格塑造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评价,特别是对教师挖掘出来的内容背后的故事规律及体现出来的思政元素准确性和科学性要全面把握和评价。同时还应更重点考核开展“课程思政”对学生知识获得和身心塑造的影响。

学校以立德树人统领各项工作,以党的建设为根本保证,将“课程思政”作为根本性举措,开展全方位行动,持续性推进。景德镇陶瓷大学自从2017年开始实施“课程思政”以来,始终将“课程思政”纳入了课程改革的重要方面,“课程思政”建设已在学校的所有学科专业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已渐入教师的心,但是“课程思政”效果,“课程思政”与专业知识的结合方式和度等、“课政思政”的评价体系、“课程思政”评价结果的运用等还需要继续探索实践。

[1] 赵继伟.“课程思政”:含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9,17(02):114-119.

[2] 聂迎娉.立德树人:高校“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N].宁波日报,2018-07-05.

[3] 马丽萍.高校推进“课程思政”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路径研究[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0,36(02):74-177.

[4] 胡本海.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和实施策略[J].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9,37(06):139-143.

[5] 项波,吴仰祺,杨路萍,等.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四个维度”[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0,38(04):152-155.

[6] 郭华,张明海.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构建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20,12(01):5-10.

[7] 韩咏梅.大思政背景下高职公共基础课“课程思政”的路径探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08):66-68.

[8] 潘青,张健.“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转化的关键问题和实现路径探析[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01):97-102.

[9] 章德玉.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教改路径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21):74-75.


文章来源:中国高等教育评论 网址: http://zggdjypl.400nongye.com/lunwen/itemid-37741.shtml


上一篇: 督导与评价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 ——
下一篇: 人物传记论文_本期学人



点击在线投稿

 
/ / /
 
 
 
 

Copyright 2001-2021 400农业期刊网版权所有 做最专业学术期刊论文发表网站
本站不是《中国高等教育评论杂志社》官网,如果需要联系官方杂志社,请联系客服索取网站或者电话。